浙 江 省 第 一 次 污 染 源 普 查
工 作 简 报
(第9期)
浙江省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编 2008年1月31日
编者按:浙江省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2007年前期准备工作已初战告捷,国家污染源普查准备阶段质量核查小组在浙江核查期间一致给予好评:“浙江省的普查工作做的很踏实,很细致。”现将我省污染源普查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做法与成效报告如下,供参阅。
浙江省污染源普查准备工作
主要做法与成效的报告
污染源数据是重要的基础环境数据信息。掌握和分析污染源数据信息,是环保领域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工作。自国务院部署开展第一次bt365网址工作以来,浙江省一直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克难攻坚,务实创新,扎实推进,顺利地完成了污染源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受到了国家污染源普查核查组的充分肯定。现将主要做法与成效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周密部署污染普查工作
浙江省政府对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十分重视,及时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担任组长、16个省级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并在领导小组办公室下面专门设立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从省环保系统抽调一大批业务骨干,专职从事污染源普查工作。各市、县(市、区)也及时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为顺利开展污染源普查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污染源普查工作作出批示,要求充分利用普查机会,扎扎实实将污染物排放底数搞清楚,为排污总量控制和考核打下扎实基础。并在各种场合强调污染源普查工作十分重要,是做好各项环保工作的基本依据,要求各级政府各部门要正确认识这项工作的意义,正确估计这项工作的难度,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必须亲自研究部署,为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了思想保障。与此同时,省政府还专门召开了省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扩大)会议,除了领导小组成员外,11个设区市的分管市长和试点城市瑞安市市长也参加了会议。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进一步明确了普查工作的考核办法。目前,全省各级都出台了污染源普查考核办法。省里将省级各部门、各设区市的普查工作进展与生态省考核以及省市环保局长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各地政府也都将普查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列入生态考核目标责任书,有的县级政府还专门与乡镇政府签订了普查工作责任状。污染源普查工作真正做到了责任明确、任务落实。
二、健全机构,落实经费,充分保障污染源普查工作
浙江省将污染源普查机构建设作为普查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全省各级高度重视,建立了省、市、县、乡四级污染源普查机构,普查机构工作人员落实到村,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据初步统计,浙江全省11个设区市、90个县市区已全部成立普查机构,到位率达到100%,共落实专职人员805名,兼职人员878名。全省1483个街道乡镇中,已经有1333个成立了普查机构或者落实专人,乡镇机构到位率达到了90%,已成立的机构人员到位率达到100%。
在建立普查机构的同时,浙江省十分注重经费落实保障工作。普查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及财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普查所需经费被纳入当年政府财政预算并给予落实,杭州市甚至动用了市长预备金来保证2007年度普查支出,部分贫困县区尽管属“保吃饭财政”,开支吃紧,但当地政府都能以普查大局为重,想尽办法,积极筹措落实经费,确保普查所需开支,使普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省财政的支持下,对全省29个欠发达地区每个都给予100万元的补助,对试点城市瑞安给予150万的补助。目前已确定省本级普查经费为5880万元,分三年到位,全省目前已经明确得到落实的经费超过1.01亿多元。必要的经费为整体推进全省污染源普查宣传、培训、清查等一系列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广泛宣传,深入培训,积极营造污染普查工作氛围
从普查工作开始,浙江省就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在宣传内容上统一规划,在宣传形式上主次分明,在宣传时间上动静结合,在宣传空间上集散结合,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宣传攻势,全力为污染源普查营造声势。自行设计印发了30万册污染源普查知识宣传手册和10万张宣传海报,在全省进行了发放和张贴,做到村村有广告,户户有手册。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集中宣传活动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要根据普查工作的总体安排,全省同步掀起3轮普查宣传活动的高潮。第一次领导小组会后,各大媒体进行报道形成了第一次宣传高潮;十月中旬《bt365网址条例》出台后,浙江日报刊登了《bt365网址条例》,浙江卫视播放污染源普查公益宣传片,浙江电台每天定时播报污染源普查公告15次,各大媒体跟踪报道普查试点工作,形成了第二次宣传高潮;2007年12月30日,普查时点到来前夕,在杭州武林广场成功举办了“同在蓝天下--浙江省暨杭州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启动仪式”。省、市普查领导小组的领导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400多人参加了活动,浙江日报等13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将普查宣传推向了第三个高潮。到目前为止,浙江省本级投入宣传资金超过100万,全省各地关于污染源普查宣传报道中,报纸刊登了413篇,电台播出244次,电视播放1862次,简报制作310期,使污染源普查工作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全省还建立了24个普查网站(网页),点击量达到了100万人次,每天都有超过万人次点击浙江省各级普查网站。在沪杭、杭宁高速公路沿岸设立了两个巨幅宣传公益广告。
在广泛宣传的同时,浙江省还深入开展普查培训工作,省普查办在2007年12月中上旬分3批对全省的1200多名普查师资(骨干)进行了培训。培训通过授课交流、互动问答、模拟填报多种方式进行,还邀请省统计局普查中心的专家传授普查技巧和经验,最后通过测试,合格率达到了99%,切实提高了普查队伍的基本功,进而保证了普查工作的质量。
四、入户清查,认真核对,切实保证污染普查工作质量
浙江高度重视普查清查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布置清查工作,并强调要求全省的清查工作必须逐门入户,要抓住三个要点,确保入户清查数据质量。一是编好清查底册,汇好清查小区图。推广瑞安试点经验,以单位最全的电力部门的名录为基础,结合工商、质检等部门的名录形成清查底册,同时要求各县市区在清查阶段必须进行普查区划分及地图绘制工作,做到分区绘图,明确四至,确保普查对象不重不漏。二是加强普查员的选聘和培训,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要求各地选聘环保系统人员和街道工作人员,俩人一组前往普查,综合了环保人员对专业的熟知和街道人员对地形的熟悉,有效提高普查速度和质量。为方便交流和统一口径,及时解决普查员在工作中遇见的问题,省普查办建立了qq群,收集各地问题,由技术组讨论后将答案挂于网站的答疑解惑中,以指导普查人员开展工作。到目前为止,全省各级省普查办共培训31270名清查阶段的普查员,通过他们的努力使清查工作得以顺利完成。三是加强数据质量核查。一方面要求普查员认真做好现场登记,消除源生性差错,耐心搞好数据录入,消除再生性差错。另一方面把好两个核查关,开展各市自查和省组织的各市互查,自查和互查均要求按照等距离随机整群抽样和重点检查结合,对数据严格把关验收,真正做到不重不漏。
浙江省污染普查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务院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的正确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2008年,是污染源普查全面实施的关键阶段,我们将继续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再接再厉,求真务实,严格做好普查全面实施阶段的各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二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三是合理聘员、科学培训,确保普查顺利实施。四是完善数据审核体系,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普查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