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页 | 近日要闻 | 领导讲话 | 公文公告 | 工作动态 | 地方进展 | 普查方案 | 普查机构 | 答疑解惑 | 下载专区 | 工业源产排污系数
 
您的位置:首页->省市->浙江省
加强污染源普查汇总数据的比对分析
2008-12-04
     
  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实施阶段已接近尾声,作为普查直接成果的有关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数据即将新鲜出炉。各地各级普查办和数以百万计的普查员辛勤工作就要到了收获的季节。在这一关键时期,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地对普查汇总数据做深入的比对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普查数据质量,并且增强普查机构的信心和底气。
  
  由于调查技术、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的不同,污染源普查的数据与环境统计、排污申报、统计(建设、公安)等部门提供的数据间存在差异是必然的。但是,环境统计毕竟有二十多年的实践、排污申报也有近十年的经验、统计等部门更是历史悠久,我们不能对来自不同渠道的数据妄加评论。问题是我们要对数据间的差异仔细分析,找出差异的原因,以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说明污染源普查的成果是基本真实可靠的,是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的。
  
  重视逻辑检验
  
  相关指标间有一定的逻辑性,逻辑混乱或关联度不高是常见的问题。对此不可视而不见,或以原始表质量太差等原因搪塞。应不厌其烦地查找原因,在时间紧、任务重、范围广、技术复杂的情况下,尤其要对重点源、重点行业、产排污大户、重点区域进行核查。对那些有用水无排水、有排水无污染物排放、有煤耗无SO2排放、废气排放量小于经处理量等敏感问题重点审查。使基本逻辑关系大致理顺,没有大的毛病。
  
  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考量
  
  区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导致污染源数量和污染物排放存在区域差异。浙江省区域块状经济特征明显,社会基础建设水平极不平衡。沿海发达地区人口积聚和产业积聚度密、工业(工艺)先进程度高、污染治理力度大、污水处理(固废处置)厂等基础设施配套较多、环境管理严,因此区域间污染物排放量还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考量;结合工业结构的特点和污染治理水平进行区域间数据平衡核查。
  
  平均数检验
  
  汇总数据除了容易掩盖区域间不平衡的问题外,还会使某些逻辑关系和平均数的矛盾不那么突出了。因此,对平均数进行检验十分必要。比如以人均用(排)水量、万元工业产值(或GDP)产排污量、废水(气)单位处理费用、同行业平均产排污量等指标衡量往往会暴露出很多矛盾。通过平均数检验可以发现和解决此类容易忽视的问题。
  
  与统计数据对照
  
  污染源普查数据与统计、建设等部门的数据在人口数、工业总产值、大宗产品产量、主要能(水)源消耗量等指标有可比性。至少可以说明本次污染源普查的覆盖面和基本信息的可靠程度,也是进行数据比对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与环境统计(排污申报、总量减排)比对
  
  环境统计数据是普查数据最重要的参照量。这两个来源的数据比对尤为关键。应详尽分析差异的缘由:是人为的还是客观的因素造成差异的?是由于技术、口径、方法的不同造成的?是历史的原因还是现实的原因造成的?是表格填写有问题还是汇总软件有问题?哪些因素造成正影响,哪些因素造成负影响?各种影响因素综合迭加后结果是什么样的?只有把原因分析透彻,找准问题的关键,才能采取正确的措施对普查数据库不断完善、调整和修正;才能使我们理直气壮地说:普查结果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反映了真实情况的。
  
  在进行数据比对分析工作时,要对普查汇总数据进行全面地审视,原因查找要彻底,问题说明要详尽,整改措施要落实。要防止只改汇总表或数据库的倾向,必须从原始表改起,并且做到数出有据。对普查数据的比对分析,是提高普查数据质量的重要程序和手段。真实可靠的数据是我们从事普查工作的人员的责任所在。事关普查成败的大局,事关普查的成果能否在今后的政府决策和环境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认真对待,做实、做好。(方路乡)
  
 
Copyright (c) 版权所有:第一次bt365网址工作办公室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育慧南路1号15号信箱 第一次bt365网址工作办公室
邮编:100029 Email:cpsc@sepa.gov.cn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